罗盛教英雄事迹

罗盛教纪念馆位于千年古县—新化县城,建馆于上世纪八十代, 199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积极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罗盛教入选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授予罗盛教“最美奋斗者”称号。

 

一、基本情况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4月22日出生于新化县圳上镇桐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起,先后在本地的维新、文德小学读书,1945年随叔父在湘西乾城县所里镇求学,次年考入省立第九师范附小读六年级,因成绩优异,免试升入九师简师第十四班学习,1949年考入省立第十三中学高中部,同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在解放军某部一四一师直属侦查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斗争。1951年4月,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三次潜水救出落水的朝鲜儿童崔王莹而光荣牺牲,年仅21岁。

 

罗盛教牺牲的消息随着《人民日报》一九五二年二月五日的报导和戴煌写的通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传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一九五二年被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一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一九五二年秋,朝鲜政府在罗盛教山上修建了罗盛教烈士墓,竖立一块四米五高的墓碑。一九五三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中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罗盛教为“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在罗盛教山上修建了一座中国式的罗盛教亭。金日成主席为墓碑亲笔用中文题词: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全国各地,人们怀着对罗盛教无限崇敬的心情,修建了各种纪念场所,如:烈士母校修建了罗盛教纪念亭。

 

 

罗盛教生前部队在桂林修建罗盛教公园,

 

 

在陕西蒲城修建罗盛教纪念馆。

 

 

朝鲜三千孤儿在山海关修建罗盛教塑像。

 

 

罗盛教故居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盛教烈士成为中朝人民友好的象征,促进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发展。罗盛教英勇牺牲了,石田里人民如丧亲人,按照朝鲜民族最隆重的葬礼,把罗盛教安葬在苍翠秀丽的佛体洞山上。罗盛教的名字象和平友好的种子一样在中朝两国人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和缅怀。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各部队战友,纷纷来墓地祭奠罗盛教烈士,全军掀起了学习罗盛教热潮。石田里人民委员会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并将石田里村改名为罗盛教村,将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将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河。

二、重要意义

罗盛教同志是朝鲜战场上涌现出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杰出代表、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中朝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长存的桥梁。当今时代大力倡导纪念罗盛教烈士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朝鲜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朝鲜战争不仅是人们所说的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而且是确保新中国具有总体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的“奠基之战”。新中国的武装力量只有经过与比日军、国军更强大的美军的直接较量,才能充分展示其保卫国家的实力和决心,才能让我国安然入座世界前列席位。是那些在朝鲜殊死奋战的军人,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地位,他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总体来看,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为新中国赢得了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为我们取得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和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更好地纪念国际主义战士、弘扬英雄气概。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他们不仅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险、勇于战斗、敢于牺牲精神的实践者。他们有恩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英雄而不尊重的民族是可耻的。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坚强的意志、果敢的精神来凝聚她的人民,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应对外来的挑战。我们更应该弘扬民族精神、宣传英雄事迹,英雄的血只用来浇花实在是一种浪费,英雄的血理应用来铸就民族的意志、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

 

3、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共处。罗盛教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他有扛鼎之力、百步穿杨之技,也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而在于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最基本、最质朴的价值观:与人为善的和谐理念、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守望相助的国际道义。那场血与火的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暴抗暴的战斗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雷锋事迹走进西点军校,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向世界表达我们的善良与诚意。明知自身有生命危险而奋不顾身抢救他人所需要的勇气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应该要突出宣传和大力弘扬。罗盛教已经感动了中国60年、感动了几代人,还要继续感动未来、感动后代,罗盛教不仅要感动中国,而且要感动世界,要让世界通过罗盛教更好地了解、理解那场战争的另一面──中华民族的“侠骨柔情”,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中华民族,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相处,共生共荣。